摘 要:某廠1 000 MW機組采用的是CCI公司集裝式油站,型號為HV 200ASH-H。其中#2泵自動運行期間突然切換至#1泵運行。經過檢查發現#2泵充油電磁閥異常,在更換電磁閥后,#2泵運行期間仍然多次異常切換至#1泵,非常短一次運行時間只有17 min,而#1泵運行期間卻無此問題。經過對系統運行原理的分析,在確保機組安全運行的前提下進行了兩次處理,非常終確定造成此次隱患的主要原因為油站保養不到位。在更換油站部分長期運行部件及抗磨油后,系統運行恢復正常。
引言
低旁油系統用于控制汽輪機低壓旁路及低壓旁路減溫水系統,正常運行時保持低壓旁路門全關,旁路減溫水根據低旁泄漏情況適當開啟。一般情況下,低旁油系統主 要用于機組啟停階段。
1 故障現象
低旁油站運行期間突然故障報警,#2泵跳至#1泵運 行,控制柜報警顯示為“P1<>P2”(故障后泵切換)、“P>”(壓力過高),經過檢查發現#2泵充油電磁閥卡澀,更換電 磁閥后#2泵手動運行正常,此時投自動運行為#1泵。
72 h后系統自動切至#2泵運行,約12 h后跳至#1泵運 行,控制柜報警顯示為“P1<>P2”,而#1泵運行一切正常。 由于機組處于運行狀態,且低旁輕微泄漏,因此不能隔離低旁系統進行全面檢查,只能通過現象結合系統油路進行
分析解決問題。 非常好次跳泵后,#2泵運行時的現象如下:#2泵運行時, 蓄能器母管升壓時,系統壓力沒有變化,而自循環時,兩輪壓力就下降到14.5 MPa左右且不充壓,但手動切換到#1泵后,系統壓力兩輪就上升到15.5 MPa左右且穩定。運行對 比數據如表1所示。
第二次跳泵后,就地系統油壓17.0 MPa,油溫61 ℃。而 此時#1泵運行,系統油壓表M1顯示達到19 MPa,現場對系 統減壓閥和溢流閥進行輕微敲擊后恢復至17 MPa左右。
第三次跳泵前架設攝像機記錄了全過程:前兩輪升壓 和并壓正常,第三輪開始油泵未向蓄能器補充壓力,蓄能器壓力持續下降到20 MPa后#1泵聯動兩次,每次10 s,泵出 口壓力每次上升到22 MPa,后又掉落至20 MPa,第三次自 動切換至#1泵,故障報警顯示“P1<>P2”。全過程約17 min。
2 原因分析
根據圖1分析系統的運行過程:#1或#2泵運行,油經過 逆止閥(1或2)后再經減壓閥去系統。其中泵出口
壓力表MS在逆止門后與蓄能器之間,測量的是逆止門后壓力,即 蓄能器壓力;系統壓力表M1測量的是減壓閥后的壓力,溢 流閥在系統壓力過高時泄壓至油箱;泵啟停的壓力信號PT494來源于逆止門后的壓力,即MS的壓力;備用油路及 系統總泄油閥是斷路,不做分析。正常運行時,PT494壓力信號控制相對應的電磁閥Y341或Y342的開關,當油壓上 升至24.5 MPa時(該過程簡稱為升壓階段),則電磁閥失電,泵出口油路直接連通油箱,導致泵出口至逆止門通路
中油壓驟降且不足以打開逆止閥(該過程簡稱為自循環),而旁路系統油動機等設備或多或少存在內漏現象,系統油 壓必然下降,為了穩定系統油壓,蓄能器將釋放其蓄積的能量用以補充系統油壓的下降,因此MS(PT494)會緩慢下
降至21.5 MPa(該過程簡稱為并壓階段),壓力開關動作, 電磁閥得電關閉油泵出口與油箱通路,逆止閥打開,油泵 為蓄能器充能直至24.5 MPa。以此往復。
查閱CCI的說明書[1],“P>”的故障信號代表系統壓力過高,大于25 MPa,而“P1<>P2”的信號有3種可能:非常好 種是伴隨“P>”信號一起出現,如非常好次跳泵一樣;第二種情況為主泵出現故障,直接切換到備用泵運行;第三種為 泵出口壓力過低,連續3次啟動備用泵升壓都未能促使系統壓力開關動作,則系統默認主泵異常,切換至備用泵運行。 如果油壓還繼續下降,且下降到過低數值時(約<14 MPa),則兩臺泵同時運行,若2 min未升壓至正常,則出現“P<<”故障信號。 廠家設計PT494壓力測量動作的上限為24.5 MPa,下 限為21.5 MPa;油泵聯動壓力為20 MPa;減壓閥后壓力為16 MPa;溢流閥動作壓力為17 MPa(為了系統穩定一般調 整到18 MPa);系統總安全閥動作壓力為25 MPa(批次不同可能略有區別)。
通過第三次監視到的跳泵全過程發現,整個跳泵過程和第三種情況吻合,且切換到#1泵運行后一切正常,因此不存在系統大量泄油,油壓維持不住的情況,所以首先可 以排除系統總泄油閥異常情況。
經過分析,幾次跳泵的原因如下:
(1)油質問題。非常好次電磁閥Y342卡澀,無法動作導致系統油壓過高后跳泵;第二次跳泵時油溫61 ℃可能是因為 溢流閥因卡澀而異常開啟,系統頻繁啟動,大流量循環導 致油箱油溫上升[2]。
(2)溢流閥問題。溢流閥自身彈簧力或密封面有問題, 又或者卡澀,導致溢流閥動作不正常[3]。
(3)減壓閥異常。減壓閥與溢流閥屬于串聯,減壓閥異
常動作必然導致溢流閥一側壓力波動,從而導致溢流閥動 作異常[4]。
(4)#2泵充油電磁閥Y342異常,Y342如果沒有正常得 電關閉會導致蓄能器油壓得不到補充[4]。通過對第三次跳 泵視頻的分析,發現#2泵出口壓力下降到21.5 MPa時,#2泵出口管無充壓現象,直至下降到20 MPa后,#1泵出口油 管有3次啟動充壓現象,每次持續10 s,系統油壓從20 MPa上升至22 MPa。
(5)#2泵本身有問題,長時間運行升壓異常。在#2泵自 循環階段,電機和油泵的聲音較#1泵聲音大,判斷可能是因為泵在大流量情況下出力不足。
3 處理過程
為防止系統圖紙與實際通道存在偏差,特地對備品AB塊進行了油路檢查,實際油路圖如圖2所示,發現兩個問題:(1)該AB塊需要拆除油箱上蓋才可能整體更換,因此 只有檢修期間可以更換,且逆止門拆裝需要專用工具; (2)#1泵與#2泵運行時逆止門后油路的區別就是一小 段長約2 cm、直徑6 mm的通道,其余通道及節流閥和溢流 閥都是公用的,因此基本不存在油路堵塞的可能。
綜合以上原因分析,在保證機組安全運行,未隔離低 旁油站的情況下,非常好次處理過程如下:
(1)對油質取樣進行化驗,結果>12級,而低旁油系統 油質要求≤6級[5],油質不合格。檢查發現油站自帶的濾油 機一直處于運行狀態都無法凈化油質,因此外接濾油機進 行濾油,提高油質。
(2)在保證原先位置的情況下對溢流閥和減壓閥進行來回活動,防止因為異物等原因導致卡澀[4]。
(3)再次更換新的Y342電磁閥,確保電磁閥動作正常。
(4)隔離#2泵,更換新油泵,保證泵正常運行。 在非常好次處理后,#2泵自循環情況下異聲稍微好轉,但系統油壓波動等情況依然存在,且#1泵運行也出現系統壓力表M1波動,且在一次敲擊減壓閥的過程中出現泵出 口壓力表MS顯示小于14 MPa,而減壓閥后的系統壓力表M1大于20 MPa的異常現象。切至手動運行,對減壓閥重新 調整后,MS和M1壓力顯示緩慢恢復正常。
通過對這次調整過程的分析,確定為減壓閥和溢流閥 異常,且懷疑壓力表顯示的準確性,但該系統壓力表前無 一次門,無法對壓力表進行檢查。經過商議,決定對低旁所 有閥門做好相應的固定措施后對低旁油站進行隔離,從而 實現全面檢查和更換。
第二次處理過程如下:
(1)對低旁閥、減溫水隔絕門和調整門做好固定措施, 保證其狀態,防止因為失去油壓發生異常動作。
(2)系統泄壓至零,此時發現M1壓力表未歸零,且輕 輕敲擊后反向掉落至零位(即壓力表零位指示限位前),確 定該壓力表失準。熱工對其進行更換,同時為防止MS壓力表也因長期運行存在隱患,一并進行了更換。
(3)確定系統泄壓后,更換溢流閥和減壓閥,并在更換中對通道進行檢查,未見明顯異物。
(4)檢查熱控系統,尤其對控制柜的繼電器等進行了 檢查,發現#2泵繼電器輕拔脫落,重新插緊。該原因可能導 致Y342動作時而不正常,是唯獨#2泵跳泵的主要原因。
(5)在檢查更換以上設備的過程中,更換低旁油站油 箱內存油。
(6)關閉油站出口閥門,啟動#2泵,分別調整溢流閥動 作值18 MPa和減壓閥后壓力16 MPa。
(7)拆除低旁閥、減溫水隔絕門和調整門限位措施,打 開油站出口油門,分別觀察#1和#2泵的運行狀態,記錄如 表2所示。 兩臺泵運行狀態基本一致,且運行正常。觀察數星期, 其間切換正常,未發生異常切換現象。
4 結論與建議
通過對本次安全隱患處理過程的回顧和分析可知,該隱患發生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:
(1)對低旁油站的油務工作重視程度不夠。油站自
2014年投產運行至今約7年,從未開展過相關的保養工作, 且并未對油質進行定期化驗,導致此次事件的發生。
(2)對低旁油站的設備維護保養重視程度不高,低旁 油站的減壓閥、溢流閥、充油閥等長期運行后閥芯存在腐 蝕、卡澀等現象。
(3)壓力表設計不合理,無一次門,正常到期后因為無 法隔離而未能及時校驗。
(4)壓力信號未接入DCS系統,無法查看歷史記錄,不 利于問題發生后的分析和監視。
與CCI技術服務人員交流后認為,要防止此類安全隱 患的發生,應該做好以下幾個方面工作:
(1)加強對機組低旁油站液壓油的油務管理工作,將其納入日常定期工作。
(2)每隔3~5年需要對油站進行整體保養一次,更換 所有密封件。
(3)在泵出口壓力表MS及系統壓力表M1前增加隔離閥門,保證系統運行時可以對壓力表的準確性進行校驗; 同時可以考慮隔離門前通過三通增加一路至壓力變送器,信號傳遞至DCS系統,便于出現異常后的檢查和分析。
(4)當遇到此類油質問題時,如果能隔離系統處理,則 應盡早采取行動,防止因油質出現更大的系統或重要設備
問題。